网站公告

供热抢修技术

1:供热管道,弯头,三通,法兰,补偿器,快速堵漏只需十几分钟。2:供热堵漏专用防热水烫伤隔热服7800元每套。 3:供热地下管道腐蚀检测,安全评估,勘查定位。4:进口动力站,让抢修抽水变的更简单,更安全。5:供热管道快速查漏,专业查漏仪器和防失水药剂并用,降低失水率 联系人:胡惠云经理13998240143

沈阳蓝星水处理制剂厂
2023/1/27 14:08:01

联系我们

供热 联系三北供热网 

联系电话:13909888004 杨先生

手机:13998240143  胡女士

地址:沈阳市大东区东北大马路358号国瑞汽配城20栋31门

E-mail:818778@qq.com

最新动态

王炳华:小型堆发电、供热成本较燃气机组具有优势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日期:2025-04-29

来源:中国环境APP作者:中环报记者程小雨

由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主办的2025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4月27日在京开幕。中国核能行业协会专家委特邀顾问、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炳华在论坛上作《小型堆综合利用发展研究》报告。

王炳华表示,初步测算表明,小型堆发电、供热成本较燃气机组具有优势。开展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将是小型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小型堆已成为全球核能科技创新热点

“受各国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大型科技、人工智能公司对清洁低碳能源的迫切需求,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核能小型堆开发热潮。”王炳华表示。

放眼全球,2025年3月,美国能源部重启9亿美元资助计划,重点支持模块化小型轻水堆的商业化部署。谷歌、甲骨文、亚马逊等科技巨头公司纷纷投资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2024年2月,欧盟委员会宣布组建小堆产业联盟,核心目标是加速小堆技术在欧洲的研发和商业化进程,到本世纪30年代初实现首批小堆部署。

“我国小型堆技术开发取得重要成绩,在陆上小型压水反应堆部署方面领先。”王炳华介绍,我国目前主要有中核、中广核、国家电投、中科院、清华大学和中船重工等6个集团和单位进行小堆开发,已研发形成了不同用途、不同功率档次、不同堆型的12种小型堆技术,主要包括陆基水堆、海洋水堆、高温气冷堆、快堆和熔盐堆。

其中,中核集团研发的“玲龙一号”ACP100处于工程示范建设阶段,预计2026年建成,是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清华大学开发的200MWe高温气冷堆已于2023年底投入商运;中科院开发的2MWt钍基熔盐实验堆于2024年实现满功率。

开展小型堆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

相对于大型核反应堆,小型堆具有建造周期短、单机投资低、厂址适应性强等特征,还因其体积小、固有安全性高、功率比大、适应性好、核废物产生量少、退役成本低等特点。未来,小堆有哪些应用场景?

对此,王炳华表示:“开展供暖、工业供汽、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将是小型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据王炳华介绍,未来,小型堆规模化部署的预期目标市场主要包括5方面,具体为中小型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替代、北方城市区域供热采暖、核能与石化耦合等工业供汽、海洋和海岛开发供能、满足特殊用户及出口的需要。

替代中小型(30万千瓦级及以下)热电联产火电机组。数据预测,2030年前后,我国煤电机组将出现寿命到期的高峰期,部分老小机组将会逐渐被淘汰,国内采用小堆技术原址替代小型火电技术前景可期。近年来,华能集团、国电投集团、中广核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均开展在原火电厂址建设小型堆机组的前期研究、论证。

应用于北方城市清洁供暖。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城镇供暖总面积超过180亿平方米,化石能源供暖占比超过80%,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预计到2060年,需要替代的化石能源供暖规模需要达到110亿平米。我国已开发了泳池堆等多种低温供热堆型号,可以规模化满足北方地区城镇清洁采暖需要。

应用于核能与石化耦合等工业供汽。根据高温堆、低温供热堆等不同的堆型设计,核能供应蒸汽范围可覆盖0.35~12.5MPa、100℃~540℃,涵盖高压、中压、低压等石化、煤化工以及造纸、印染等普通加工制造业所需的各个蒸汽参数等级。

应用于海洋和海岛开发供能。浮动式核电站或海岛核电站是海岛能源供应重要的战略选择之一,开发海洋海岛,需要加强能源建设,积极发挥小堆在海洋海岛能源市场中配置灵活性等优势。

满足特殊用户及出口的需要。国内头部信息技术、交通运输企业等已与核能企业合作开展了小型堆为数据中心供电的示范项目前期论证,以及一体化车载微型动力堆研发项目等。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中大多数国家国土面积相对较小,人口规模适中,大型核电站可能并不适合,而小型堆可以更好地适应其电网容量和区域用电、供暖等需求。

小型堆发电、供热成本较燃气机组具有优势

据王炳华介绍,当前,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机组单台造价约190亿元,比投资约1.6万元/kW(e)。结合“燕龙”池式低温供热堆、NHR200-II低温供热堆、一体化供热堆等相关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测算,单一“供暖”小堆单位比投资约为0.7万元/kW(t),“供暖+工业供汽”小堆单位千瓦热比投资约1.2—1.5万元/kW(t)。

“考虑热电转换比约3:1的条件下,总体来看,当前阶段小型模块化反应堆单位千瓦建造成本约为大型商用压水堆核电项目2倍左右。经初步测算,平准化电价、热价水平较天然气发电、供热具有优势。未来,在批量化规模化发展条件下,小堆市场竞争力将显著增强。”王炳华表示。

当前,我国小型堆发展面临系列挑战,开发利用存在战略定位和开发目标尚不明确、相关法规标准和审评机制尚不完善、相关配套支持政策缺乏等问题。

王炳华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制定小型堆发展战略,在新一轮科技重大专项中接续设立小堆专项,支持小型堆型号研发,形成一批国家级小型堆型号序列;建立健全适应小堆发展的法规标准和审评体系,包括小堆的安全要求、适用标准、应急、安保、监管要求等;推动实施小堆“走出去”,加快形成适应中小电网国家需求、特殊区域用能以及非发电领域发展需求的小堆型号;在核能小型堆产业化初期,给予产业扶持政策,推动认证核能的减排作用,扩大绿电认证和CCER范围,将小型堆纳入其中。

编辑:文雯

来源:中国环境APP作者:中环报记者程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