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5-2026采暖季于11月15日正式启动,天津静海区居民迎来一个更加智能、精准、高效的“AI暖冬”。在时链科技打造的AI智慧供热系统加持下,静海区供热系统实现从热源到用户的全程智能化调控,供热质量与能效水平同步提升。
这一变化源于静海区自2020年起推进的智慧供热改造项目。截至目前,全区已完成7座热源厂、212个换热站的系统性数字化升级,覆盖供热面积760万平方米,服务居民超10万户。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对供热过程的动态优化,推动传统供热模式向“可感知、可调节、可量化”的智慧服务转变。
在第六个供暖季到来之前,时链科技团队自今年5月起启动系统性优化,完成多个小区换热站深度改造、传感器更新与通信调试,全面提升数据采集与传输稳定性。
AI智慧供热系统今冬全新上线“一网平衡”功能,进一步强化水力平衡调控能力。该系统可基于同一热源厂内相同建筑类型的运行数据,自动计算最优供热参数,并对温控设备实施闭环调节,有效缓解“近热远冷”现象,使热量分配更加均衡合理。
时链AI智慧供热系统构建了一个供热网络的“超级大脑”,通过在云端建立供热系统的数字孪生模型,结合边缘智能终端,实现对热源、管网、换热站与用户端的全程感知与自主决策。
系统依托负荷预测、站点协同、二网平衡等算法,能够根据外部气象条件与内部供热需求,实时调节阀门、温度与能源输出,推动供热运营从局部控制转向“源—网—站—户”全链协同,在保障供热质量的同时提升整体能效。
系统集成的城区供热运维AI大模型,接入了24000个物联网传感点与212个换热站的空间数据。运维人员通过“AI一键分析”功能,可在30秒内获得系统全链智能诊断报告。
该模型能够识别热力失衡、定位设备异常、预测故障风险,并对关键设备进行健康评估与风险定级,输出应急处置方案,实现从被动维修到主动防控的运维模式转型。
内置的运维知识库还可根据实时数据与历史经验,为工作人员提供基于数据与案例的决策支持,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即可获取可行解决方案,显著提升运维响应效率与专业化水平。
经第三方机构核定,静海智慧供热项目在改造后实现平均节能率17.6%。过去五个采暖季累计节约能耗130万GJ,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8.7万吨,节省供热成本超过8500万元,为供热企业带来显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未来,时链科技将持续优化AI智慧供热系统,进一步推动供热行业向低碳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为城市能源转型与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